作为江苏省首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苏州大学党委把示范创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对标“六个过硬”创建总要求,实施“六大党建赋能工程”,推进20项重点任务,打造“6+6+20”创建体系,激发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有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在典型经验、品牌特色、平台阵地、示范辐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在全省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五年荣获第一等次。
政治引领 点燃党建强基赋能“红色引擎”
学校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政治引领贯穿创建全过程,压实政治责任,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形成系统集成、开放融合的高校党建新格局。一是以政治引领强化组织功能。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组织建设放到中心工作中来定位布局,积极优化党组织设置,依托实验室、产学研平台、创新团队、“一站式”学生社区等灵活多样设置党组织,增强组织弹性和适应性,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整体提升高校党建质量。二是以品牌建设深化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创建进一步培育壮大“苏大党员英烈群英谱”党性教育品牌、“红十字精神”人道教育品牌、“惠寒精神”志愿服务品牌、“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文化育人品牌等品牌内涵和影响力。三是以集群创建实现辐射带动。示范创建过程中,贯通实施学校党委—院级党组织—党支部的三级联创,通过典型培育带动争先进位、全面进步,目前全校已有16个党组织入选全国、全省党建“双创”项目,实现了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科研院所、机关部门、附属医院等各类型党组织的全覆盖。同时积极走出校门发挥示范作用,以“大手牵小手”与苏州高博职业学院签署共建协议,带动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多元协同 提供拔尖人才培养“典范样本”
学校党委切实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示范创建的关键,着力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一是用价值体系“育”。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理顺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的思政工作体系,制定实施《本科生“铸魂逐梦”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生“铸魂·卓越”工程实施方案》,加强“一站式”社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学生立下报国强国大志向。二是用知识体系“教”。持续推进未来精英计划,系统设计超常规培养、荣誉教育和跨学科培养体系。构建“π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更加灵活的空间,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分层分类布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群,形成双轮驱动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三是用创新体系“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并健全动态调整机制,聚焦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布局,增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布点结构与全省50条重点产业链的匹配度提升至70%以上。出台《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获批“金融+计算机”“知识产权+生物制药”等4个培养项目。瞄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聚焦的数字经济核心关键领域发力,重点对接“人工智能+”等行业需求,在“医学+”“材料+”等交叉学科增长点上构建“基础+应用”复合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教研一体融合。
近悦远来 打造人才引育留用“金字招牌”
学校党委着力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示范创建的重要支撑,围绕国家人才工作战略布局,以高质量的组织建设汇聚一流人才队伍。一是统筹规划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强化党管人才,成立党委人才工作小组,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进“双轨”培养机制,近两年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180名,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1名。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作用发挥、激励保障、管理监督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解放思想开拓人才工作崭新格局。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出台《人才引进审批流程》《青年特聘教授实施办法》等,优化引才程序;推进校院(附属医院)、校地联合引才,在国内外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举办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等,创新引才方式;在功能纳米、能源科技等方向集聚“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团队,完善精准引才;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畅通服务渠道,解决人才“急难愁盼”。三是成效显著形成人才队伍虹吸效应。2023年新增国家级重点人才33人,13位学者入选江苏特聘教授。大力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全面推进“铸魂润心”强师行动计划,使优秀的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共同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一批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教学名师、江苏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等荣誉。
融合聚力 走出科技创新突破“实践新路”
学校党委在示范创建中注重发挥党建引领和服务功能,激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突出优势,推动科技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组织保障与时俱进。主动识变应变,成立科技党委、先进技术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全力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体彩网,体彩网大院大所党建联盟,深度参与环太湖科创圈党建共同体,凝聚基层党建优势和党员智慧力量集智攻关,营造校地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实现地方支持高校发展、高校助推地方建设的双向赋能。二是有组织科研支撑有力。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科技创新战略,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破解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与苏州实验室共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先行示范区”,重组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织密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引领、以省先进负碳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0家省部级平台为骨干、以100家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为节点的创新网络,推进“平台—团队—项目—成果”协同发力。作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创新成果落地转型助力。三是产研融合互促共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出台《产研融合一体创新行动方案(试行)》,在清除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增列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谋篇布局核心技术与前瞻领域,聚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建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基前沿科创研究院”等策源载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未来,苏州大学党委将继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深化“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成效,把党建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成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支点,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中担使命、挑大梁、作贡献。